六月底返台主持第一場在台灣舉辦的品酒會,主題為德國白酒。目前全世界60%的麗絲玲葡萄酒來自德國,許多人常將德國白酒與「麗絲玲」畫上等號。

20130628_800_172  

是麗絲玲,讓我開始愛上葡萄酒。尚未學習品酒前,我總是在餐廳的酒單上,努力找尋著Riesling的字眼,若又是來自德國,那幾乎就不會出錯啦~~ 她總是充滿著明亮的酸度,清爽純淨,果香濃郁,伴隨著俐落的餘韻。

這次品嘗的六款酒,來自三個不同的產區,風格及品質範圍很廣,極具教育意義!

1) Reichsrat von Buhl 2011 Riesling Trocken, Pfalz

第一款麗絲玲白酒來自德國布爾酒莊(Reichsrat von Buhl)產地法爾茲(Pfalz)偏地中海型氣候,多晴日、氣候乾爽。德文”Trocken”為英文”Dry”的同義詞,中文翻譯為「干」,就是「不甜」的意思,殘糖量極低。以德國白酒的標準,這款葡萄酒屬中度酒體,充滿著柑橘類(citrus)、青蘋果(green apple)及礦物(mineral)氣味。 

2) Domdechant Werner 2012 Hochheimer Riesling Classic, Rheingau

3) Domdechant Werner 2009 Hochheimer Domdechaney Riesling Spätlese, VDP, Rheingau

4) Domdechant Werner 2009 Hochheimer Domdechaney Riesling Auslese, VDP, Rheingau

第二、三、四款麗絲玲白酒來自於德國大主教維納酒莊(Domdechant Werner),產區萊茵高 (Rheingau)是德國麗絲玲的頂級產區。位於北緯50度,氣候偏冷,照理說已不適合種植葡萄,但其向南坡面,加上萊茵河(Rhine)的調節,創造出有利的微氣候(mesoclimate),反而讓葡萄在困境中發揮其最大潛力,慢慢成熟,發展出多重的風味。

20130628_800_082

這三款酒分屬於Classic、Spätlese 、Auslese等級:

Classic是在2000年新創的分級制度,與Trocken相同,意味著葡萄酒是干型的,但是釀造標準更加嚴苛,意味著品質更優異。傳統上德國白酒多偏甜,因為德國釀酒師習慣中只發酵過程,讓葡萄裡的殘糖與高酸度取得平衡,加上德國人傳統上喜歡單喝白酒,不若法國人喜愛將葡萄酒搭餐,所以干型葡萄酒在德國以前並不流行,但隨著全球的葡萄酒流行趨勢及德國飲食文化的改變,德國干型葡萄酒從1985年占比36%已躍昇到65%。

Spätlese 、Auslese則歸類在Pradikatswein(優質高級葡萄酒) 分級制度下,Pradikatswein是德國傳統以葡萄採收甜度分級制度,乍聽下來挺不可思議,葡萄採收時甜度愈高表示品質愈高? 因為在德國寒冷的氣候下讓葡萄達到真正成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所以傳統上才採用如此的分級制度。

Spätlese (晚摘)葡萄酒由於葡萄晚了一周以上採摘,所以葡萄糖分較高、成熟度也更高,自然風味也會更加濃厚,Auslese(特選晚摘),字面上是”selected harvest”,與 Spätlese葡萄相同是晚一周採收,差別在於是特別挑出更為成熟的整串葡萄來釀酒。Auslese之上還有Beerenauslese、Trockenbeerenauslese,採收葡萄時間更晚,更為罕見稀有,贊助廠商這次特別從香港帶到會場上擺設。

 

Classification   

藉由這三支葡萄酒,可以同時體驗不同風格的對比:「現代vs.傳統」、「干vs.甜」,更有趣的是原料全出來於霍赫海姆(Hochheim)葡萄園,但因為採摘的時間不一樣,挑選葡萄的標準不同,加上釀造技術的差異,可以形成三種完全不同的風格,葡萄酒確實有其迷人之處!

Domdechant Werner    

5) Weingut Schmidt 2011 Obermoscheler Silberberg, Riesling Spätlese, Nahe

6) Weingut Schmidt 2007 Obermoscheler GeissenKopf, Gewurztraminer Auslese, Nahe

最後兩支白酒來自於Schmidt 德國司密特酒莊,位於納赫(Nahe)產區,葡萄園大多位於坡度高達60%陡峭的斜坡,幫助葡萄吸取更多陽光日照。

Spätlee晚摘麗絲玲白葡萄酒,屬於半干 (semi dry)風格 ,天然細緻均衡的甜度,酒體渾厚、口感滑潤,有著濃郁的花香、蜜桃、鳳梨及礦物質氣味。

最讓我驚喜的是其特選晚摘塔明那(Gewurztraminer)白葡萄酒,屬於半甜 (semi sweet)風格,輕輕一聞,飄來陣陣玫瑰花香夾雜著荔枝果香,口感厚實,風格優雅。

20130628_800_103  

多麼令人心神氣爽的夏日品酒會! 德國白酒讓炎炎夏日,少了一分暑意,多了一分愜意!

文章標籤

shelly.l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年三月剛通過WSET Diploma,想趁著剛通過記憶猶新時,與大家分享WSET Diploma應考心得。

我的葡萄酒啟蒙時間較晚,2008年從台灣搬到溫哥華,起初連Cabernet Sauvignon是什麼都不知道,自學摸索了半年多。20095月參加WSET Level 2三天密集班,遇到我的啟蒙老師,也是加拿大第二位Master of Wine (MW) - James CluerJames幽默平易近人的態度,讓我加深葡萄酒的興趣。2009年的冬天,我繼續向James學習WSET三級課程,他總是提醒我們考試前至少要將課本念過3-4次,而且念書最終是為了自己
 
20104月,在James的鼓勵下我報名了WSET Diploma,只是貪圖可以嚐更多的葡萄酒!學習WSET Diploma期間又遇到另一位加拿大的MW- Barbara Philips,她跟James一樣都很親切,學問淵博。這也是我學習葡萄酒另外一大收穫: 愈是有涵養知識的人、愈是謙遜和善待人。
 
WSET Diploma第一門考試Unit 2的考試形式是100個選擇題,沒什麼特殊應考訣竅,就是勤奮多讀Study Guide。老師另外建議了一本參考書 Understanding Wine Technology (by David Bird)。若你跟我一樣不是科班出身,建議你至少念個3-4次,我的課本基本上在考試前已經被翻到分解了,不熟或難懂的地方用標籤標助示,讀書的用意是將不懂的地方搞懂,在考試前多複習這些部分會事倍功半的。化學名詞最好在學習時整理一張表,放在書桌上,或是貼在牆上,每天一早拿來看一看,看久了就自然容易記得了。我考前一周有跟公司請假,大概五天都沒出門反覆複習,考試幸運地拿到全班最高分。
 
 
到目前為止,一路走來算平順,但接下來的Unit 456,以及最困難的Unit 3讓我吃足苦頭。我從小求學過程還算順遂,但WSET Diploma讓我深深了解到過去的學習方式太過死板,其實我在理論(theory)方面都只是勉強Pass,品酒部分除烈酒外都是Pass with MeritUnit 456我都是閉門造車自己念的,那年班上只有五個人,連Tasting Group都沒有,這一部分就比較難分享特別的學習心得,接下來我比較想要與大家分享Unit 3應考的一些心得。

溫哥華這裡的Unit 3是從201110月開始上課到20122月底,接著有三個半月的時間自己準備考試。
 
第一階段: 201110 - 20122
 
首先,就是要從WSET的官方網站將所有的Examiners’ Report給下載下來閱讀,若時間真的不夠,至少過去五年的一定要有,這一點是我的老師Barbera(MW)一開始就一直提醒我們的,據說有做這一件事的人比沒有的人更容易通過。
 
接著,我會在每周上課前一周的期間,按照每堂課的主題,依照Study Guide裡的Oxford Companion Entries,將每個名詞一個一個閱讀過去,閱讀完寫上頁數表示完成 (不過Less ImportantBeyond the Syllabus的名詞我因為時間不足跳過)。念完還有時間就閱讀相對應的The World Atlas of Wine產區內容。這不見得適用於每一個人,但我喜歡把基礎打好!
 
 
 
念完每一個產區,要確定了解該產區的六個重要因素: Climate, Soil, Grape Varieties, Viticulture, Vinification, Market Potential (這是我的老師Mark傳授給我們的!),更重要的是這六個要素如何影響酒的品質風格
 
Hermitage產區為例,念完後我會問自己關於以下葡萄品種(Grape Varieties)的問題:
 
念完Hermitage產區後,關於Grape Varieties(Red)部分所要記憶的部分:
Red Hermitage is mainly made from Syrah, and up to 15% of Marsanne and Roussanne are allowed in the blend (but it is not a common practice anymore).
 
Syrah的何種特徵讓它適合栽種在Hermitage?
Syrah is a thick-skinned grape variety which makes it well-adapted to the windy conditions in northern Rhone. It buds late, a convenient feature to prevent it from the damage of spring frost. Syrah doesn’t like too much heat and too little. Hermitage’s south-facing hillside vineyards with granite-based soil provide a perfect growing condition with sufficient sun exposure and heat for this grape variety.
 
所以如何影響酒的品質與風格?
 In Hermitage, the grape reach the full ripeness while retain the floral character, giving a wine with deep color, firm tannins, concentration of fruits, and good structure which can age for decades.
 
當我將不同的因素與葡萄酒風格品質做因果的連結,就不會只單靠死背,念起來也有趣多了,而且最後會發現很多產區都會找到類似的因果關係! 有時間我會再比較不同產區間的同異,以Hermitage為例,我就會去比較同樣以Syrah/Shiraz聞名的澳洲Barossa產區的六大因素與其風格及品質。
 
第二階段: 20122 - 20125月中
 
這一階段,我每周日都跟同學進行盲品(很幸運有一個有經驗的人幫我們準備葡萄酒),每周有兩組酒,每組各三款葡萄酒,三款葡萄酒會是同一葡萄品種或是同一產區。計時進行盲品後,每個人輪流讀出自己的Tasting Note,然後互相討論。這是非常必要的,自己在家練習真的很難進步,一定要盲品才能真正了解自己的實力,我們的盲品小組裡有好幾個高手,令我學習甚多
 
理論方面考試的準備,我參加了WSET DAPs的網上複習計畫,十周期間每個星期WSET都會給一個題目,花上30分鐘在WSET DAPs網站上寫完後上傳,然後WSET會在一周內閱卷回覆,對正式的考試非常有幫助! DAP除了理論部分外同時也有Tasting的模擬測驗,幫助學生寫出符合WSET系統的品酒筆記。
 
最後衝刺: 20125月中 - 20126月中
 
考試不僅考實力,也在考驗耐力,我們的盲品小組到最後一個月僅剩下6個人,最神奇的是六個人全數通過,我們學校一年也只不過12個畢業生左右,所以多找一些志同道合的同學一起加油打氣是很重要的!
 
最後一個月我們聽了老師的建議,停掉了盲品練習,專攻理論,每周專注在一個主要國家(法國、義大利、西班牙+葡萄牙),每個人選擇該國家的一個子區域(例如: 法國我選了Loire,其他區域就由每個同學認領),然後負責整理所選到子區域的考古題,一周後,每個人有30分鐘向其他同學報告這一個子區域的重點所在,我喜歡選冷門區域,可以讓自己拓展知識,在討論義大利時我選了一般人不喜歡的南義,結果居然考試就考了一題。藉由這個方式可以學習到別人答題的技巧,也可以在最短期間學習到其他五個同學負責的區域,也讓我更能夠將所學的知識以言語在限定時間內與別人分享,這是我學習過程中另一個重大的收穫,團結力量大!
 
考完試後,我們到其中一個同學家開Party,看到她的牆上貼滿了世界上不同葡萄酒產區的地圖,上面記滿了重點,我才知道大家表面上看起來很輕鬆應考,其實私底下都卯足全力,就像鴨子划水一樣,水面上看似悠遊自在的鴨子,水面下其實不停擺動著他的蹼保持前進。我自己則會在行事曆上記下每天念書的時數,督促自己不能怠慢。
 
終於寫完了……只要保持一顆對葡萄酒熱誠的心,堅持努力下去,相信大家都能達到心中的目標!
文章標籤

shelly.l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本次品酒會的主題很特別,是由溫哥華五位知名的侍酒師,每人介紹兩款他們認為最熱門的兩款酒,五位貴賓分別是: Barbara Philip MW (BCLDB), Terry Threlfall (Hawksworth Restaurant), Sarah McCauley (Wedgewood Hotel), Robert Stelmachuk (Chambar Restaurant), Kurtis Kolt (Independent wine consultant)主持人則是Mark Davidson (Wine Australia),其中有兩位是我讀WSET Diploma的授課老師。
 
 
 
共品嚐十款酒,酒單如下,從酒體輕盈的白葡萄酒,一路品嚐到酒體渾厚的紅葡萄酒,產地遍布全世界。從加拿大、美國、澳洲、阿根廷新世界國家,到西班牙、法國、義大利、葡萄牙舊世界國家,甚至還有日本的清酒,可謂聯合國品酒會()~~
 
1.      2006 Tyrrell's Wines Vat 1 Semillon (Australia)
2.      2011 Nathalie Bonhomme Acústic Cellar Montsant White (Spain)
3.      2011 Xanadu Stevens Road Chardonnay (Australia)
4.      2010 Louis Latour Puligny-Montrachet 1er Cru Les Folatières  (France)
5.      Yoshi No Gawa Sake Co. Gokujo Ginjo Premium Sake (Japan)
6.      2010 Meyer Family Vineyards McLean Creek Pinot Noir (Canada)
7.      2007 Fattoria Viticcio - I Greppi Chianti Classico Riserva DOCG  (Italy)
8.      2008 José Maria da Fonseca Periquita Superyor (Portugal)
9.      2011 Charles Smith Wines Boom Boom Syrah (U.S.A.)
10.    2008 Bodega Vistalba Corte A (Argentina)
 
 
今日奇特的組合,反而讓4.的勃根地白葡萄酒及7.Chianti Classico,這兩支具代表性的傳統產區葡萄酒風格瞬時變得普通,而3., 6., 9.對我而言是新世界國家在其特定葡萄品種上的佳作,但也無法特別吸引我。
 
一場品酒會,若能有半數的酒能讓我們的味蕾感到活躍、心感到雀躍,那就很值回票價了。以下五支酒,讓我為之一亮:
 
2006 Tyrrell's Wines Vat 1 Semillon: 新世界國家少有如此獨具風格的葡萄酒,它來自於澳洲的Hunter Vally,它最特別的一點是年輕時如同檸檬水一般讓人酸到擠眼,但隨著時間的演進,漸漸發展出蜂蜜(honey)、烤麵包(toasty)、堅果(nuts)的氣味,四年前的我曾經嚐過她的1997年分,對於當初我依舊是葡萄初學者而言,是多麼大的震撼,因為我無法想像那如同橡木桶衍發的香氣,竟是大自然給的禮物。今天的這一瓶太過年輕,無法展現其最好的一面,但其徹亮的酸度與純淨的果香,以及漸漸散發的多重風味,必會隨著年歲增長而優雅地成熟。
 
2011 Nathalie Bonhomme Acústic Cellar Montsant: 這款葡萄酒來自西班牙的Montsant產區,我從未接觸這個產區,顏色帶些粉紅色的色澤,是採用60%Garnacha BlancMacabeo, Pink Garnacha, Pansal的葡萄釀造而成。香氣清香優雅,帶著桃子、熱帶水果及些許烤土司氣味,心裡才剛想著頗像教皇新堡(Chateauneaf-du-Pape)的風格,結果Terry Threlfall就在台上提到,不過比起教皇新堡白葡萄酒,此酒價格平易近人多了,約$25加幣,據說現在在英國餐廳十分暢銷。
 
Yoshi No Gawa Sake Co. Gokujo Ginjo Premium Sake: 介紹這一支清酒的是Wedgewood Hotel的侍酒師- Sarah,溫哥華的亞洲餐廳比比皆是,清酒愈來愈受歡迎並不讓人意外,不過這是第一次那麼認真地品嚐清酒。Sarah提到清酒的savoury note與亞洲食物中的umami相得益彰,我對清酒十分陌生,似乎嗅到一些蘑菇的氣味伴隨著小白花,一名觀眾甚至提到她曾將清酒與起司搭配,也有相當好的效果。
 
2008 José Maria da Fonseca Periquita Superyor: 葡萄牙的紅葡萄酒的顏色總是深到讓人感到伸手不見五指,高單寧、高酸度、高酒精,再加上一堆土生土長念不出來的葡萄名稱,要走向國際的確需要一些調整及時間。這款葡萄酒展現了葡萄牙酒莊對於現代化、國際化的努力,即使葡萄依舊以本土葡萄Castelao為主,但口感卻較平易近人,有高度藏窖能力的潛力。雖談不上喜歡,但其風格卻獨樹一格。

2008 Bodega Vistalba Corte A: Malbec葡萄與「阿根廷」似乎已畫上等號,在溫哥華市場裡$12-18加元的阿根廷Malbec比比皆是,我不是一個Malbec的追隨者,因為我總被那高酒體(full-bodied)給嚇著,除了那藍莓、黑莓及淡淡的橡木桶味似乎無它。這一支來自阿根廷的紅葡萄酒僅有60%Malbec,加上20%Bonarda10%Cabernet Sauvignon。曾經品嚐過100% Bonarda的葡萄酒,非常的鄉村風格,但卻能添加幾許複雜度,補足Malbec的過度單一。我很喜歡這款酒恰到好處的酒體及平衡度,且餘韻頗長久,$60加幣的價格也反映了品質。
 
在各位大師的引領下,更加體驗各款酒的瑰麗! 每次的品酒總會讓我見識到世界上更廣闊的「人、事、物」。
 
 

shelly.l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